【编者按】一个行业有没有前景,一要看这个行业有没有寡头,就是说这个行业超过百亿的企业有多少;其次,要看这个行业能不能吸引、聚集人才,引领人才投身到行业当中来,进而吸引资本的投入。显然,橱柜行业都没有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。这其中人才的匮乏成了当务之急,橱柜行业的人才滞后和缺失已经成了橱柜行业进一步发展的“绊脚石”。如何解决这个橱柜行业当前之困,中橱网以独特视角,剖析行业人才之现状,探索如何以人才突破当前困局。
橱柜行业人才匮乏成掣肘

对于橱柜行业来说,橱柜本身是舶来品,近10年的粗放式爆增长,在迅速膨胀的行业背景下,一系列不成熟的产业问题凸显出来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问题。橱柜行业的人才滞后和缺失已经成了橱柜行业进一步发展的“绊脚石”。

橱柜行业人才的滞后和缺失,结合橱柜产、销、装三个步骤来看,主要是缺乏三个方面的人才:设计师、营销人员、安装工。

一、没有设计,所以就没有设计师

中国的大多数中小型橱柜企业,大多都是白手起家,条件有限,没有过多能力和精力去关注产品的研发与设计。而且,橱柜本来就是舶来品,当初引进来,完全就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。洋样式、洋款式无疑是代表着潮流和先进,照葫芦画瓢就行了。即便是后来萌发了产品的设计和“原创”理念,也是去国外看展,拍了照片,照着改改外观、尺寸,加入一些所谓的自身“设计”的元素,其实压根这就不叫设计。

因为没有设计理念,所以也就缺乏设计师。中国橱柜行业上规模企业的数百家,但真正接受过橱柜专业设计训练的不超过500人,这些相对专业的设计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型橱柜企业;而小型企业,往往是老板、设计师、销售、安装工兼一身。所谓的设计,就是量尺寸,绘图。这样的观念仍然主导着很多中小型企业。

二、没有销售,所以就没有销量

有了好设计,才会有好产品。但产品再好,也需要有专业的营销人员、销售人员以及安装服务人员去做好服务。这里讲的销售,是一个系统,包括从品牌营销,产品营销,到终端的销售方案制定,执行,跟踪,服务,以及导购人员,安装人员的对接。 ......更多>>

人才掣肘的掣肘是老板

橱柜行业人才成为行业发展掣肘已经成为共识,设计师、销售人员、安装工是目前最紧缺的人才。当我们谈论某一个问题的时候,很容易就陷入到问题的本身。橱柜行业紧缺设计师、销售人员、安装工是一个大的问题,造成这个大的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:

一、行业在发展之初,没有形成足够的产业集群,一系列配套的体系不够,国家有关部门也不够重视,可谓是先天不足。后续的发展,对集群产业以及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
这个问题现在仅仅有少数的几个地方得到重视并得力的解决,如福建—厦门橱柜板块,厦门政府非常重视,在同安工业区建立橱柜生产基地,金牌橱柜、百路达、好兆头、好来屋、德尔曼、鑫顶品等品牌公司,已入驻厦门同安橱柜工业园区;五金、柜业等橱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纷纷入驻,进一步促进了厦门橱柜产业链的完善。2011年6月,由福建省、厦门市橱柜业商会与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牵手合作,共同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橱柜学院——厦门南洋橱柜学院。该学院的创办不仅解决了厦门橱柜人才稀缺的问题,而且使厦门成为全国的橱柜行业教育、科研中心,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。

相比厦门板块,中国橱柜的其他板块在这一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。以广东为例,作为中国橱柜、衣柜品牌的集中地,目前连一个省级的橱柜协会都没有,更没有为行业服务的系统专业人才的培训机构,有的也仅仅是企业自家各自为政的所谓的“商学院”。在政府重视程度、企业抱团程度以及行业发展的成熟度方面,与广东品牌的地位极不相称。

二、众所周知,橱柜企业的老板们,与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创业者一样,几乎都是白手起家。也就是说,老板本身的起点比较低。到现在为止,我们也很容易听到看到,一些企业产值上亿,门店数百的“企业家”们事必亲恭的段子,更不要说一些小企业的老板,身兼“设计师”“销售”“安装工”等数职了 ......更多>>

橱柜行业人才从哪里来?

橱柜行业人才匮乏成为共识,人才从哪里来?这是行业面临的问题,也是橱柜企业持续发展中要集中解决的问题。目前,行业内流行的做法是彼此之间互相挖角,但这种做法无疑是戕害了行业本身,不是长远之计。

橱柜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,需要政府、学校、企业三方合力参与共同解决。 一、橱柜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,这是发现人才、创造人才的最快途径。橱柜企业建立好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,培养人才“造血”系统,要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发现、培养、提高的机制,用于发现人才,培养人才,并创造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,激发人才,留住人才。

“造血”系统,确保了人才正常流动导致的后果。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是两个概念,前者主动,后者被动。人才的正常流动,对于企业的成长也是有益的,同时对于其他企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。 目前行业流行的做法是企业创办自己的设计研究院、商学院、培训学院,在这方面,荣事达、皮阿诺、佳居乐都在操作。大信橱柜更是走在行业的前面,大信经销商培训已经举办超过240期,大信董事长庞学元先生亲自参与授课,经销商参与为期一周的培训,培训结束后即可接单,实现盈利。堪称行业奇葩。

二、社会办学,成了专门的橱柜人才培训机构。2011年6月,由福建省、厦门市橱柜业商会与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牵手合作,共同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橱柜学院——厦门南洋橱柜学院。厦门同安工业区橱柜是厦门橱柜产业最集中的地区,金牌橱柜、百路达、好兆头、好来屋、德尔曼、鑫顶品等品牌公司已入驻,橱柜产业规模越来越大,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,而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。该学院的创办不仅解决了厦门橱柜人才稀缺的问题,而且使厦门成为全国的橱柜行业教育、科研中心,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。

三、跨界引入人才。跨界本身是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,橱衣柜行业的蓬勃发展,吸引了厨电、木业、家具、地板、陶瓷等众多行业的投资跨入,自然而然,人才也会跨行引入。跨界而入的人才,有优势也有劣势。优势在于,具有更丰富的品牌运营、营销、培训、服务经验;劣势在于,橱衣柜是定制属性非常强的行业......更多>>

橱柜“南才北调”成趋势

近几年来,沿海发达城市,特别是珠三角、长三角等地,家居制造企业扎推,尤其是05年-10年期间,家居业的蓬勃发展,更是引来了家电、陶瓷、卫浴、地板巨头的强势跨界投入,为打造队伍和品牌,不惜砸重金。于是,全国各地人才趋之若鹜,各路精英汇聚一地。人才越来越集中,越来越饱和。

一线城市家居市场品牌扎堆,加上近年来房地产上游调控对家居市场的影响,一干家居企业大受影响,引发了一系列家居卖场、家居品牌的撤店潮,家居业陷入大洗牌的局面。人才流动、流失日渐频繁。

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,特别是中国制造业的重心由沿海迁向内地,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整,引领了一系列产业的转移,同时也带动了人才的转移。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一部分,家居业也有向内地拓展延伸的趋势,部分品牌的生产、加工重心已经迁移到内陆省市。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崛起,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推进,中国内地经济将进一步发展,将刺激新一轮的家居消费热潮,中西部、北方的家居企业由由此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会。

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,随着包括人才发展规划、薪资待遇等条件的日益改善,相比沿海发达地区而言,保持持平甚至逐渐超越,更多的家居人才愿意到中西部发展。由此,家居业“南才北调”渐成趋势。

为什么沿海家居品牌会比较集中,比较突出?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人才相对集中,有人可用。相比而言,中西部以及北方的一些品牌,实力强劲,产品和模式也非常有特色,在当地省市发展也不错,但就是走不出去......更多>>

 

家居业职业经理人之困

在家居行业,有一个群体不能不提——企业的职业经理人。

家居业灿烂的舞台上,总洋溢着他们的激情的活力;在服务的企业陷入低潮时期,他们却是企业内最煎熬挣扎的一群。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,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,无论成功与失败,都是老板的棋子。做得好,有成绩,是老板用人有方;做得差,无业绩,是能力不足,有失老板眼光。

在中国,做职业经理人难;做定制家居行业职业经理人更难!“做定制家居行业职业经理人必须是全能的:战略、品牌、培训、招商……啥都要会!”一位业内资深职业经理人坦言,“更重要的是后台能否给予强大的支持,后台决定前台,面对上量慢、磨合期长、经营链条长的特点,定制家居企业,尤其是跨界家居品牌显然没有做好准备,大量资源去缴纳了学费。”

其实何止耗费了大量资源去缴纳学费,更多是用消耗了人力资源以及时间,更要命的是透支了老板、职业经理人、品牌的信誉。 业内职业经理人跳出十分频繁,短时间内从东家跳到西家的现象层出不穷。个中原因是各有各的理,但无论如何,频繁的人员流动,对品牌的发展以及行业的良性发展,绝对是有不利影响的。

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。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,离开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,老板不待见了,或者自主创业了,或者成了业绩欠佳的替罪羊。企业不仅仅有老板的印迹,更有职业经理人的痕迹。企业要健康发展,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务必达到“不折腾”以求实现利益的最大化。

以2012年底离职的林周勇为例,林周勇在科宝博洛尼13年,正是他的创意,让博洛尼的品牌具有越来越高的知名度......更多>>

 

橱企为什么难留人才?

目前,橱柜行业缺人才是众所周知的现状。设计师、导购、安装工,是最紧缺的三大类型人才。一方面,行业内本身的人才培养体系没有足够完善,没有足够多的人才以供选择;另一方面,企业现有的人才流动非常频繁,有的流失非常严重。有的企业,一个月之内,一些岗位的更迭甚至超过50%,那么,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人才频繁流动、流失,企业留不住人的原因在哪?

第一,定制家居企业近几年高速增长,品牌扩张非常迅猛,与品牌发展相对应的,人才的更新换代也非常的迅速。特别是今年行业洗牌加剧,一个品牌的崛起,另一个品牌的没落,都会造成人员动荡。特别是一些跨界而来的品牌,为了迅速抢到市场蛋糕,采取高薪挖人,对人才格局也产生了震动。

第二,很多定制家居企业几乎是白手起家,企业的很多元老都是从基层做起,随着企业的壮大而位居要职。从基础的销售员做到的总监一级的更是不在少数。于是,在公司内部,存在着一定的资格规则,“越老越值钱”,各级人员按部就班的工作、晋升,一般年龄越大、资历越深,职位、级别越高,待遇也就越好,而一些年轻人,虽很优秀,也很努力,其成绩也突出,但按目前的人事管理体制,也只有慢慢熬、慢慢等,部分等不及的年轻人就只有另谋高就 。这些年轻人员可能具有相当好的知识结构,其中很多都具有高学历或是业务骨干,有的刚走上领导岗位不久,有的甚至是某项工作的核心成员。

第三,定制家居的特殊性,从业人员必须兼顾设计、品牌、营销、服务、管理知识和经验,也让一些跨界而入的人才,以及一些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毕业生非常难以适应,甚至望而却步。跨界而入的“人才”,隔行如隔山,很多无法融入企业;刚出现出校门的毕业生,职业规划和个性都有待定性,在需要个性化管理和学习的橱衣柜行业,更是欠缺必要的耐心。一般都会以平台发展“局限”为由,另谋高就去了。

第四,企业本身的人才机制,不利于留住人才。例如,部分企业已成了“人才培训基地”, 不停的招收大学毕业生,而又不停的“送走”一个个掌握知识技能的年轻人才,结果厂内人才年龄结构总是偏大......更多>>


熟话说,“财散人聚,财聚人散”,任何人才团队的建设、行业人才的培养,最终都会回到“利益”这一点,能否具备良好的机制,是人才队伍培养、构建的关键。但是,在中国,不管企业大小,其实归根结底,还是“人治”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板。老板只要把人才的核心需求和利益解决、平衡好,企业的问题也就解决得差不多了。

往期回顾

关于中橱网 | 联系我们 | 品牌招商 | 配材推广 | 广告服务 | 新闻服务 | 专题设计网站设计| 广告画册设计| 人才服务 | 《家盟家居》期刊 | 中国橱柜行业高峰论坛 | 网站地图

沪ICP备09013522-7号 中橱网-欧麦玛普信息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06-2013 全国服务热线:021-64684667 64690862 在线QQ:1466947568